篇一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調研報告3600字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環(huán)境與現(xiàn)狀
根據(jù)教育部《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全國有職業(yè)技術培訓機構12.38萬所,此外,還有民辦培訓機構20235所。
根據(jù)北京民科院的行業(y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中國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總量為14.11萬家,這其中包括職業(yè)技能培訓機構和各種非學歷的短期培訓機構,如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等。
從2023-2023年培訓機構數(shù)量的變化來看,近五年來,我國教育培訓行業(yè)機構總量逐年平穩(wěn)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有:一是隨著整個行業(yè)的成熟,一些質量較差的機構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二是消費者趨于理性,教育培訓行業(yè)的暴利時期已經結束,投資者對進入這一行業(yè)也持謹慎態(tài)度;三是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增速也在放緩。此外,國家政策對教育培訓行業(yè)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2023年各地“限奧令”的出臺,也讓不少中小學培訓機構遭受了沖擊。
中國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統(tǒng)計
截止到2023年5月的行業(y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語言類培訓機構開設課程最多,將近60000門,其次為it類培訓機構;開設課程小于10000門的為藝術類、建筑類和公務員考試輔導類??梢?,各類培訓的發(fā)展程度不盡相同,這與各類培訓課程的內容有關,也與各自的市場需求、投資水平有關。
中國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量時間趨勢
中國教育培訓機構開設課程情況
2023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4835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在教育領域的投資4679億元。
這個意義上來說,固定資產在教育中投資依然不足。教育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的教育配套設施建設有助于整體教育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在保證教育投資額絕對數(shù)增長的前提下,也應盡力提高其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整體比例。
教育培訓市場的環(huán)境影響主要包括政治環(huán)境、經濟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技術環(huán)境。
2023-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及教育固定資產投資比例情況
2023-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中教育投資情況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供需細分與數(shù)據(jù)挖據(jù)
培訓機構數(shù)量在10000家以上的有山東和江蘇,山東和江蘇作為教育大省和東部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其教育培訓行業(yè)相當發(fā)達,已達到了很大的規(guī)模;
培訓機構數(shù)量在7000-10000家的有河南、廣東、遼寧、浙江、北京,多集中在經濟發(fā)展較好的東部地區(qū),其中河南雖說是中部經濟發(fā)展欠發(fā)達,但由于人口眾多,高等以下的教育人口眾多,所以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量也較多;
培訓機構數(shù)量在5000-7000的有湖北、上海和河北,湖北省各級教育都發(fā)展較好,上海的經濟發(fā)達,高等教育發(fā)展較好,河北則是靠近北京,可以依托北京的輻射力量;
培訓機構數(shù)量在3000-5000的有黑龍江、湖南、陜西、吉林、福建、四川、安徽、重慶、廣西、江西、山西、云南,這一數(shù)量范圍的省份最多,東中西部省份都有;
其他省份的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量都在3000所以下,其中海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的省份,其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量較少,在1000家以下 。
培訓機構省份/地區(qū)分布圖
以西南地區(qū)研究為例,目前,整個西南地區(qū)教育培訓市場的發(fā)展總體情況:西南地區(qū)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五個省、市、自治區(qū),由于這里多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文化教育相對落后。當然,這一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該地區(qū)經濟的制約造成的。經濟制約著教育,教育又反過來影響著經濟。
西南地區(qū),除了西藏自治區(qū)培訓機構較少之外,其他各省的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量分布比較均勻。其中,四川、重慶和云南培訓機構各占西南地區(qū)總量的29%、27%和26%,而貴州的培訓機構數(shù)量相對較少。
重點梳理成都、重慶:
近年來,隨著成都、重慶it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無論是國內的it培訓廠商還是國外的it培訓巨頭,都把目光放在了成都、重慶it培訓消費市場上,并紛紛推出了針對消費市場的一系列措施,成都、重慶培訓消費市場上,基礎培訓和高端認證培訓都蘊含巨大商機,不過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偏愛高端認證培訓,高端認證培訓將會在培訓市場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許多培訓企業(yè)已經開始進入這一領域中來,成都、重慶是西部it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薮蟮某鞘?,而it行業(yè)在企業(yè)信息化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不僅it行業(yè)的發(fā)展基礎比較好,而且培訓消費市場的潛力不可估量。
成都、重慶英語培訓市場發(fā)展勢頭迅猛,從幼兒英語培訓一直到大學四、六級以及雅思、托福類的培訓應有盡有,但多數(shù)英語培訓機構都各自為陣,目前,成都、重慶英語培訓市場從幼兒英語培訓到大學四、六級以及雅思、托福各類培訓機構近百家,但是能夠真正形成一個完整的從幼兒到大學成人英語培訓體系的培訓機構少之又少。
根據(jù)德勤統(tǒng)計,2023年我國整個教育培訓市場規(guī)模達9600億元,平均每個孩子月消費額的30%用于各種教育類培訓。
與巨大的市場潛在規(guī)模相比,中國的教育培訓業(yè)目前可以說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教育培訓機構已有近十萬家,但資金規(guī)模超過10億元的屈指可數(shù)。教育培訓市場也還處于不斷細分的過程之中,目前已經基本成型的細分市場涵蓋了語言、it、管理、會計等大類,在這些大類下面又有很多更細致的市場劃分,從而形成了一個能滿足更多人不同需求的復雜市場。本章主要從當前主要的細分市場來分析各個細分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
語言培訓可謂是當前培訓市場的主流業(yè)務,中國目前有近3億人的龐大外語消費群體,開設語言培訓業(yè)務的培訓機構總數(shù)量超過5萬家。近幾年語言培訓市場的規(guī)模和增長趨勢的發(fā)展也是非常迅速。
2023-2023年中國語言培訓市場規(guī)模及增長趨勢
2023年中國語言培訓機構品牌關注度分析
2023-2023年中國it培訓市場規(guī)模及增長趨勢
藝術培訓市場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發(fā)展行業(yè)之一
據(jù)調查,藝考報考人數(shù)平均每年增長速度達到了9%,部分專業(yè)增長速度甚至超過15%。 調查顯示,在眾多藝術培訓項目中,家長最希望孩子接受的是樂器、舞蹈、美術、語言等培訓,分別占30%、25%、20%、5%,在全部培訓項目中占到近八成。這說明當前在某些區(qū)域的藝術培訓市場中,樂器、舞蹈、美術、語言這幾類培訓項目已成為主要消費市場。
調查顯示,少年宮或藝術行業(yè)協(xié)會開辦的培訓機構是家長們最希望把孩子們送往的培訓機構,占35%,選擇離家近的培訓中心占23%,個人家教式的培訓占25%,著名藝術家開辦或具有知名品牌的培訓機構占10%,其他一般培訓中心7%。
80%調查者選擇培訓機構更看中品牌和規(guī)模。品牌培訓機構可憑借自己獨特的企業(yè)文化,管理制度、經營模式、教育質量和品牌形象產生品牌效應,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而其中優(yōu)質的教學質量和服務以及具備深度和廣度的品牌宣傳則是重中之重。
同時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建立一套講師、銷售、客服等從業(yè)隊伍的素質模型、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加強其客戶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等,使整體從業(yè)人員素質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一支能有效挖掘需求、幫助企業(yè)設計方案、為企業(yè)培訓做到增值服務的正規(guī)軍團。
教育培訓市場及受眾結構與數(shù)據(jù)應用
在此次的調查中,培訓費用千元以下課程占到40%,兩千找三千占到42%,剩下就比較少了。從他的經營可以看出,一線城市需求旺盛,期待比較高,一線城市采取直營,二線城市需求相對比較少,收入也偏低,采取二級特訓。大家知道新東方可能是做語言類培訓,研究他完全整合了,他不單單是語言培訓,還有其他很多培訓類項目。
第二,融資機構并購趨勢化,很多機構都開始向資本兼并。
第三,專業(yè)培訓機構連鎖化。從教育培訓機構總業(yè)人員年齡結構21至25歲占到39.17%,26到30占到47%。從下圖可以看出培訓機構培訓對象的學歷層次,本科占到50%,大專占到26%,高中以下占了11%,研究生含博士只占13%,從他的培訓結構可以看出實際上在校學生是最大群體,占到23%,其次是教育培訓。培訓對象在1千至3千元中間占32%,3千大5千占到30%。
教育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年齡結構
培訓對象的規(guī)模和結構特征
教育部《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全國接受各種非學歷高等教育的學生394.84萬人次,當年已結業(yè)778.53萬人次;接受各種非學歷中等教育的學生達4969.81萬人次,當年已結業(yè)5537.04萬人次。全國職業(yè)技術培訓機構12.38萬所,比上年減少0.58萬所;教職工50.66萬人;專任教師28.22萬人;全國共有民辦培訓機構20235所,860.64萬人次接受了培訓。
不同行業(yè)受訪者的未來培訓計劃情況
不同行業(yè)受訪者的未來培訓目的情況
培訓對象的學歷層次
培訓對象的職業(yè)結構
培訓對象的收入水平
培訓對象的學習目的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前景分析
從供應者來說,因為市場大,替代品從目前來說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可以相互替代,如果學校教育保持現(xiàn)狀就不會產生這種威脅,對于潛在進入者總體而言,因為這個行業(yè)門檻比較低,前期投入和資金運營資金固定存在相應危險。發(fā)展的機會,這上面我統(tǒng)計了我們國家教育培訓上市公司目錄。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yè)整體五力模型分析
中國教育公司上市時間一覽
企業(yè)專業(yè)培訓機構將形成相互依托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共同解決企業(yè)關注的問題;未來培訓市場將從以培訓師為中心轉移到參訓為主;未來培訓設計將更加符合純正學習特點;未來教育培訓市場將更多倡導以行為改變目的,以行動為中心的一種培訓。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yè)機會分析
中國教育培訓行業(yè)前景預測
篇二 中國在線教育產業(yè)調查分析報告950字
中國在線教育產業(yè)調查分析報告
多點開花的教育大時代。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轉型標的跨界進入教育領域,以及未來可以期待的教育上市股將越來越多,二級市場可謂進入了教育的大時代。從子行業(yè)層面上來看,可謂多點開花,橫跨幼教、k12(校園市場+校外市場)、國際教育(語言和留學、國際學校)、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
關注新教育:多元化和證券化的教育大時代。教育法修改在即,營利性教育組織/公司有望大規(guī)模崛起,解決普惠教育之外的多元化等市場效率問題。因而,a股迎來教育資產證券化大浪潮,主要關注相關上市公司在民辦教育領域的布局,以及相關培訓輔導機構的證券化。
從民辦教育品牌的崛起和教育資產證券化和資本整合的角度,我們當前最看好的分別為幼教市場、職業(yè)教育市場和國際教育!因為這三個行業(yè)都相對于其他細分領域格局更加分散,民辦教育法修改加速證券化,非常適合具備較強的資本整合能力的上市公司的成長路線。
關注新科技: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者,才是引領時代的'王者。就關注新技術這個投資角度而言,我們重點推薦投資者關注k12領域。k12由于市場規(guī)模大,也得到了風投的重金投入。目前代表教育行業(yè)的新科技的相關企業(yè)主要在一級市場。同時,上市公司也進入了對部分優(yōu)質項目進行戰(zhàn)略投資的階段。此外,我們還看到部分拆除美元架構,進入a股的優(yōu)質公司。這些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值得重點關注。
一、教育大時代到來,關注新教育、新科技
1、一級市場投資:賽道卡位完畢
從細分市場來看,k12、在線語言學習和出國作為前兩大市場,歷經2023年、2023年的火爆,2023年依然保持較高的占比。而在c/d輪拿到融資也差不多來自這兩個最大的細分市場。其次受到青睞的是兒童早幼教市場和職業(yè)培訓項目。
一級市場巨額估值企業(yè)逐漸增多,賽道卡位基本結束。語言方面,滬江網2023年c輪估值已經高達60億元,又于2023年10月獲得10億元人民幣融資,估值預計接近百億。k12方面,猿題庫、一起作業(yè)網和幾大o2o平臺都拿到大額融資。
2、二級市場進入教育大時代,多點開花
二級市場教育標的主要來自于跨界并購,獨立ipo的相關標的較少。當前估值水平來看,整體市值在50-300億之間。
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轉型標的跨界進入教育領域,以及未來可以期待的教育上市股將越來越多,二級市場可謂進入了教育的大時代。從子行業(yè)層面上來看,可謂多點開花,橫跨幼教、
篇三 中國義務教育現(xiàn)狀之調查報告2750字
中國教育改革實施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情況到底如何呢?筆者走訪了幾個省市近百所學校,以及與全國其他多個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現(xiàn)將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總結列舉如下:
學校篇
一、巧立名目亂收費
國務院已經明令禁止不再向農村中小學生收取書本費,課桌費等費用,而學校則巧立名目實施亂收費,有的學校將練習冊,英語磁帶等學生必備的教輔資料在開學初收取費用,但不告知學生家長,到了學期過半或學期將要結束時,再將這些項目重新向學生收取,造成重復收費。
有的學校在剛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課桌凳費用,并且不開具任何的票據(jù),班主任將學生的姓名記錄下來交給學校領導就行了,在收費時承諾學生在離校時可以將課桌凳帶走,或者按使用情況退還費用,可到了學生畢業(yè)時卻只字不提,造成家長不滿,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yè)時,明知向學校要錢無門,索性將課桌凳砸爛,以泄憤,造成公物損壞現(xiàn)象嚴重。
二、教研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這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義務保障經費,但是一些學校將這批義務保障經費私自挪用,用來美化校園,添置一些并不實用的教學教學設備、辦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線教師身上的教育教研經費卻少的可憐。有的學校一學期也見不到上一節(jié)公開課,有的學校的教師甚至幾年沒有聽一節(jié)課,至于教育教研,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嚴重老化,在許多小學,科學實驗課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課上,找不到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即使有的學校有,也是緊鎖于實驗室、圖書室,甚至連實驗室的管理員也不能很快將它們找出來,有的學校雖然教學設備添置了,但大多一買了之,一把鎖就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一線的教師隔絕,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學校管理不到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的學校的校長,經驗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規(guī),沒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學經驗到了學校就被用老壺裝了進去,不能滿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學校校長家長作風太濃,引起教師的不滿,教育教學情緒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形成矛盾,這樣的學校,留不住好的教師,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留不住學生,造成學區(qū)內的學生擇校。
有的學校的領導拉幫結派,明爭暗斗,有些事情沒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內耗,不利于教育的良性發(fā)展。
教師篇
一、工資待遇低,無心教學。
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專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這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工資待遇相對而言卻很低,尤其對于年輕教師。他們面臨的壓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業(yè)又是一個論資排輩嚴重的行業(yè)。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而待遇卻相對老教師來說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社會應酬也相對增多了,而當今的消費水平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壓力過大。拿一個三十幾歲的教師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所剩無幾,再除去人情往來,社會應酬,房貸等,更是拙襟見肘,再看看與自己同齡的人,要么在生意場上是如魚得水,要么在機關單位迎來送往,好不風光,就連在工廠里的工人,他們有時也不能比。所以他們大多搞一些第二職業(yè),無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年輕人最能接受,年輕教師的此種心態(tài)大大減緩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得許多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得不到推廣利用。
二、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地強調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門還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學校將教師的教學成績與教師考核掛鉤,使得教師整天忙于提高教學質量(僅提高考試成績),忙于備課,上課,改作業(yè)。整天鉆在學生堆里。成績提高了則沾沾自喜,在領導,家長面前炫耀,吹噓;成績下降了則怨天尤人,找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而很少有人從自身處找原因,尋找一些更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三、態(tài)度不端正,工作消極。
現(xiàn)在有不少教師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方式簡單,方法粗暴。其中年輕教師居多。他們往往教學方法單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學生談心,加上他們社會閱歷淺,無法和家長取得較好的聯(lián)系與溝通。使得學生的情況不能較全面的掌握。無法從源頭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不斷出現(xiàn),教師往往會對這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師干脆放棄對他們的引導、教育。從而出現(xiàn)了學校里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學生,等他們走入社會后出現(xiàn)了問題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強烈。
學?,F(xiàn)在也不是一塊凈土,現(xiàn)在許多教師在社會上耳濡目染,采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家長索要錢財,如:現(xiàn)在許多班級班額過大,有的班級七八十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里,使得座位問題就成了焦點,最后排的學生往往被前排的學生擋住視線,無法看見黑板上老師的板書。而教師也看到這一點,暗示學生,甚至直接向家長索取好處,從而讓學生有一個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師自己在家中搞有償家教。他就會將測試試卷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給學生。而對待沒有輔導有沒考好的學生,進行嚴厲批評,并找其父母談話,施加壓力,迫于無奈。學生只好自愿地到老師家輔導功課。以上種種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關系僵化,有的家長在學生的面前指責教師,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得教師教師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育事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
學生篇
一、讀書無用,厭學情緒重。
現(xiàn)代社會,人才多,每年的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聞媒體將大學生找工作拿來熱炒。使得家長與學生都產生了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學校、政府出面搞什么招聘會,大學生才能找到工作這一錯覺,尤其對于農村學生,他們一方面無力承擔學生高額的學習負擔,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無后臺、背景,將來也未必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干脆不讀了,一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業(yè),正反一比,厭學情緒更重,讀書苦、讀書累、讀書就是活受罪,不如參加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這類順口溜充斥校園。教師、家長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使得一些地方輟學現(xiàn)象仍然時有發(fā)生。
二、社會干擾,不良現(xiàn)象多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社會。各方面信息魚龍混雜,學生也難免受其影響,學生往往年齡小,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現(xiàn)象所俘虜。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網絡上各種暴力、兇殺、色情游戲,成了一些學生的狐朋狗友,他們有時會將虛擬的網絡游戲搬到現(xiàn)實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時有發(fā)生,往往會形成團伙犯罪,給社會制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現(xiàn)在的家庭的不良現(xiàn)象嚴重:賭博等不良現(xiàn)象不避學生;一些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給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也易造成心理傷害。社會對學生的關愛不夠,對教育關注不夠,也是教育不良現(xiàn)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團結起來,給教育制造一個寬松、潔凈、安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篇四 關于中國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1850字
家在農村的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后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著,如今看著家鄉(xiāng)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禵_-__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xiàn)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于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于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于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為中小學,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八搅ⅰ笔怯山逃峙鷾试O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并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yè)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并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愿望,以至于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__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小學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__年,公辦學校數(shù)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里——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小學,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占地10余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著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xiàn)在,也就是八年之后,__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yōu)槭鹚侣?lián)辦小學,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余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shù)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干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里,數(shù)十里。于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后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__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fā)展為擁有中小學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guī)模的學校,并仍處于擴招狀態(tài)。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于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jù)了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盡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xiāng)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shù)十所村辦小學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小學蓬勃發(fā)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了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后得出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于其自身毫無利害沖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tài)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jiān)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于“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h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yōu)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于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huán)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促使著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篇五 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650字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xiàn)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說一個教師在上課,后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jiān)視著。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為,換句話說,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tǒng)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說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么?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干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guī)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么多的領導在監(jiān)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為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yè)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后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fā)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fā)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xiàn)為:一是為分二是為了作業(yè),上面布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yè)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shù),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
篇六 中國中小學教育學習現(xiàn)狀調查報告1600字
中小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困惑是什么?家長偏向的教育方式有哪些?當下中小學生都愛選擇哪些學習方式8月26日,由__教育研究院委托艾瑞咨詢集團協(xié)助開展,廣大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調研的國內中小學教育學習現(xiàn)狀調查報告正式對外公布。調查顯示,在新一代學生與家長心中,成績不再是唯一考評標準,而是更注重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隨著互聯(lián)網應用日趨低齡化,在線教育的普及將為學生個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近半學生嘗試在線教育
對教育認識轉變影響著家長和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家長們開始將更多的關注點投向個性化教育和游戲娛樂方式學習,不再局限在傳統(tǒng)的側重傳統(tǒng)知識的教學課程。
而學生運用pc端進行在線學習仍是主流,學生選擇在線學習的原因主要有:學習時間地點更為自由,可選內容更多,可根據(jù)自身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安排學習進度,相對于線下面授形式,費用較低。
三大教育痛點待破題
調查中表明,個性化的學習效果不佳、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既有的知識傳授方法未能滿足現(xiàn)實需求等,已成為當下教育亟待解決的三大痛點。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迫切渴望改變現(xiàn)有的學習模式,借助先進的科技,進一步提升學習的體驗和效果。在學習模式中,超過7成的學生希望將科技互聯(lián)網與線下面試有機結合,形成基于傳統(tǒng)面授,配合使用科技產品服務的學習方式。
而這一選擇恰好與好未來的教育定位不謀而合。一年前,好未來由學而思(微博)更名之時,確立了用科技與互聯(lián)網推動教育進步 的定位,在更名后一年間,旗下七個子品牌共同發(fā)力,力求通過科技普及與人文行動改變學習之痛,改善學習現(xiàn)狀,由此彰顯了其行業(yè)領軍者的形象,也因此獲得效果與口碑的雙豐收。
一直以來,好未來以讓學習更有效為企業(yè)使命,讓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此,打造了一系列改善學習體驗的互動教育產品,以激發(fā)學生們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專為學前兒童打造的摩比思維館的課堂上,游戲化的作業(yè)、視頻等功能實現(xiàn)了既學又玩的效果。在網校,教師通過提升教學中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最大化發(fā)揮教學魅力。在學而思培優(yōu)、智康1對1的課堂中,多項虛擬課件的采用,讓教學擺脫了黑板+粉筆+課本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學生在課堂上能聽、能看,能參與各類實驗,滿足并優(yōu)化了學習體驗。
此外,為了進一步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好未來依托自身在教學行業(yè)的資深教師團隊的教研積累、近百萬學員的學習實踐、專項技術團隊的數(shù)據(jù)分析等優(yōu)勢,為每個學生記錄學習軌跡,建立數(shù)字化檔案,并以此產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旗下學而思培優(yōu)的ics3.0、智康1對1i教學系統(tǒng)中均引入了相應系統(tǒng),逐步完善學習的個性化、智慧化、智能化效果。
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教育信息化浪潮滾滾而來,作為一家有著濃重互聯(lián)網基因的教育企業(yè),好未來一直勇立潮頭,用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來改變著傳統(tǒng)教育。更名一年來,好未來加速了向教育科技企業(yè)的轉型,敞開懷抱吸納不同領域的精英加盟,在好未來各事業(yè)部中,既有來自教學、教研團隊的傳統(tǒng)教育者,也有來自互聯(lián)網平臺的技術專家,他們合作互通,重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擁抱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好未來除了收購考研(微博)網、入股育兒網站社區(qū)寶寶樹外,還投資了視頻公開課網站多貝網等。同時,好未來有意去扶持定位于科技與互聯(lián)網驅動為主的教育培訓領域新興成長型公司,甚至為此設立了專項教育戰(zhàn)略投資基金。近期,被譽為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大本營的好未來未來之星在線教育創(chuàng)業(yè)營也在烽火如荼的開展。
如果將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觀念視為教育的第一階段,那么以用戶為中心的發(fā)展是第二階段,個性化體驗引導則是第三階段也是所有教育從業(yè)者最終期望實現(xiàn)的結果。
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是好未來創(chuàng)始人張邦鑫堅持教育的初心。11年前他曾堅定預言互聯(lián)網會改變教育,現(xiàn)如今,好未來將繼續(xù)通過豐富的一線教學,更直接、更豐富地發(fā)現(xiàn)學習中遇到的困境和需求,再利用科技手段,改變學習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習在體驗中不斷被升華,實現(xiàn)著科技預見學習的愿景。
篇七 中國鄉(xiāng)村教育調查報告3300字
針對多年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失衡,以及因學校布局調整帶來的種種問題,本報兩名記者歷時三個月,走訪了我省近20個縣40所鄉(xiāng)村學校、專家學者中國的鄉(xiāng)村,始終是叫人牽掛的熱土。當這一社會始終注目的焦點“鄉(xiāng)村”與另一個焦點“教育”勾連起來時,熱土中的焦點愈發(fā)熾烈。
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的 “人人有學上”到現(xiàn)今學雜費的全免除“人人上好學”,伴隨著這個漫長過程的是中國鄉(xiāng)村教育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
學校越來越“小”,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老”;城市教育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城市學?!按蟀囝~”比比皆是。
這一系列問題,是在當前城鄉(xiāng)二元化結構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教育改革引發(fā)的一種必然的普遍的陣痛與無奈,值得關注和思考。
帶著這一課題,今年6月中旬至8月底,本報兩名記者走訪了我省陜北、關中、陜南的近20個縣40所鄉(xiāng)村學校,與基層教育職能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研究者等多個層面的近百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訪和調查。
這里為讀者呈現(xiàn)的相關調查報告和個案解剖報道中反映出的問題,其癥結就在于多年來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天平的失衡。
新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11月7日表示,要科學確定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規(guī)模、層次和速度,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激勵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全社會的期待。
空殼學校的典型性“樣本” 發(fā)展陷入惡性循環(huán)
縣城的教學質量好,家住紅旗小學隔壁的白永霞將兒子轉到了縣城上學
今年秋季開學,位于黃土高原上的榆林市清澗縣下二十里鋪鄉(xiāng)紅旗小學只剩下了4個學生。
和很多西部縣城的鄉(xiāng)村小學一樣,下二十里鋪鄉(xiāng)的書所鄉(xiāng)村小學也不得不面對“生源荒”的殘酷現(xiàn)實。
當生源一點一點衰減的時候,經受考問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家長對學校逐漸喪失的信心以及鄉(xiāng)村老師們對未來或多或少的迷茫。
撤校是遲早的事,紅旗小學的老師幾乎都這么認為。
這所距離榆林市清澗縣城約15公里的山村小學正在走向空殼。盡管學校曾有高峰期400多名學生的輝煌歷史,如今也不得不“忍受”6個老師10個學生的凄涼。 落寞的學??帐幨幍慕淌?/p>
6月8日,星期一。記者一大早就從縣城出發(fā),本想從升國旗開始,擁有對這所學校最完整的印象。
紅旗小學坐落在八斗岔村村口水泥路邊的高坡上:一排八九孔窯洞正對著校門,門框窗欞清一色地刷成了淺藍色;窗戶上沒有鑲玻璃,而是用白紙糊著;久經風吹,有的白紙已七零八落,有的干脆已被撕掉。
可惜,還是“錯過”了升旗時間。上午7時許,學校已經開始上課。后來,記者才得知:學校的作息時間和城里不同,孩子們每天7時到校,半小時早讀,接下來上兩節(jié)課,9時放學回家吃早飯;中午12時到校,3時半放學。
一間窯洞里傳來了講課的聲音。教室門開著,一個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的男老師站在講臺上,正用特有的陜北普通話向孩子們講授著“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緊貼著講臺的一角,放著兩排兩張課桌,坐著3個學生。這個至少容納40個學生的教室里空蕩蕩的。
男老師叫白隨寶,今年56歲,是數(shù)學老師。5年前,他從溝口的梨家灣小學調到這里,就開始面對學生流失的殘酷現(xiàn)實。5年間,學校的人數(shù)從起初的七八十個,減少到了如今的10個。眼看著一間間教室空了出來,白隨寶的心也變得空蕩蕩的。
三年級教室里,3張課桌正對講臺中央豎著擺放著。11歲的任旭和比他小一歲的趙小寶在教室里坐著,有些不安。
這個班的3個學生那天少了一個。沒來的學生叫賀賢,是數(shù)學老師劉祝蘭的兒子。老師和她的兒子竟然都沒來,任旭分析:“估計趕事兒去了?!薄摆s事兒”是當?shù)厝藢⒓蛹t白喜喪事的稱呼。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任旭較為安靜,坐在那里東張西望,而趙小寶時不時走出教室看看,再轉回來。
上午就這樣過去。6個老師只來了1個,8個學生中的5個就像沒了領頭羊的小羊羔。初次到訪,這個學校多少讓人覺得有些落寞。再后來,記者聽說了一個更受打擊的事情:上午并沒有升旗。
學生沒了學校秩序也沒了
學生人數(shù)的銳減,打亂了這所學校本應有的秩序。就連上下課打鈴這樣最基本的事情,都落在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身上。
男孩叫賀露,是五年級的學生。因為年齡最大,他成了這里的“孩子王”。
其實,賀露應該讀六年級。去年秋季開學時,本應和他一起升到六年級的五六個同學都沒來報名,只剩下了賀露一個。六年級這個班最終沒有開起來,賀露只好回到五年級“重讀”。對此,白隨寶解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成績太差”。
上午8時10分,正在教室里自習的賀露突然從教室里沖了出去,跑到院子里的一棵大樹前,敲響了掛在樹上的一個生銹的鐵鈴鐺——下課了?!拔沂亲约涸敢獯蜮彽??!辟R露笑著,露出兩顆兔牙。自從一個多月前有了手腕上戴著的那塊黑色電子表,他主動承擔起了打鈴的任務?!叭绻淮蜮?,就不知道啥時候上課,啥時候玩了?!辟R露說。其實,學校以前有電鈴,后來壞了,就再也沒修好。
上午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一節(jié)語文課。語文老師沒來,五年級的孩子只能回到教室里自習。另外兩孔窯洞內,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幾個孩子依然沒有停止打鬧。賀露似乎沒法讓自己靜下來學習,隔一會兒就抬起手腕,看看幾點了。
其實,和同齡人相比,這個14歲的小男孩眼中的學校少了本該有的東西,廣播操已經好久不做了,缺少的還有家長會、聯(lián)歡會等本該有的活動。
不過,經常去縣城的賀露比他的同學見識廣、本事多一點:他會簡單地用電腦,還會打字、玩游戲。
學?!皢渭儭钡刂皇O铝松险n。雖然每天安排了六節(jié)課,但孩子們開設的課程卻極為簡單。除了語文、數(shù)學等縣上統(tǒng)考的科目外,美術、音樂等課程一概沒有。體育課倒是開的,因為人數(shù)少,只好將全校的學生集中起來上,發(fā)給籃球、排球,或者任由孩子們在校園里嬉戲。
和城里的小學生不同,他們不用參加英語考試。因為英語老師一直請不來,本該三年級就開始的這門課程一直沒開,考試也就自然取消了。
對于外面的東西,“差生”賀露還是有一絲向往的。今年“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放假一天。后來,賀露聽轉到城里上學的小伙伴兒說,他們的學校在“六一”節(jié)辦晚會,表演節(jié)目,羨慕得不行。
一部鄉(xiāng)村學校的衰亡史
上午9時,放學了。白隨寶回到宿舍,打開電蒸汽爐,加熱放在里面的兩個饅頭和一碗小米紅豆稀飯。那是他的早飯。
早飯是他從家里帶來的。自從到外村教書,白隨寶的日子就變成了這樣:每天早上,他會帶上老伴兒準備好的早飯趕赴學校,早上上完課在學校里熱熱吃,下午放學回家再吃一頓現(xiàn)成的。
從老師、學生和村民們的講述中,記者拼湊出了一段紅旗小學不完整的歷史。這所學校建于上世紀60年代,村子50多歲以下的村民大多在學校里讀過書。1976年,學校還辦過一年初中。90年代初,學生人數(shù)曾多達400人。
可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學生人數(shù)開始逐年下降。XX年,白隨寶調到紅旗小學時,雖然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已經出現(xiàn)了在校生大幅下降的隱憂,七八十個學生大多分布在高年級,低年級一個班才三四個。
另一個讓他們擔憂的事實是:優(yōu)秀的學生不斷地向縣城學校流動。XX年年,學生中還能發(fā)現(xiàn)幾個好苗子;2023年,考過全鄉(xiāng)第一;但從今年開始,剩下的這些學生已經讓他沒了信心,“好學生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要么是實在太差的,要么就是家里窮走不了的”。
期中考試,賀露的數(shù)學考了50多分,全班第一,其他幾個才考了三四十分?!扒魄?,最差的學生如今變成最好的了?!卑纂S寶說。而今,這位有著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只能靠回憶,才能拾起當老師的那份榮耀。
白隨寶的家在清澗縣下十二里鋪鄧家溝村,騎摩托車到紅旗小學需要半小時。1974年,村里有個小學,還有七八十個學生,但“老師請不來”。于是,村干部找到了剛剛高中畢業(yè)的白隨寶,希望他去教孩子們。
他應了下來,當上了民辦教師,一天10個工分,“頂?shù)蒙弦粋€好勞力”。再后來,不掙工分了,每月工資是30塊錢,直到1994年轉成公辦教師,他的工資均在百元以下。
提起當年“人丁”興旺日子,白隨寶眼里泛光,“學生多了,就容易發(fā)現(xiàn)好苗子,哪個老師不愿意教好學生?”
一直以來,全縣最好的初中——昆山中學都面向全縣招收“重點班”學生。白隨寶帶畢業(yè)班,幾乎每年都能考上一兩個。最多的一次,全鄉(xiāng)總共考進去了6個,其中4個都是他的學生??忌峡h重點班的學生,家長會請老師到家里吃飯,炒菜、喝酒,最好的要算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
白隨寶家里,至今保存著那些見證了他輝煌教學業(yè)績的憑證。“學習標兵”,全縣第一、第三的榮譽證書,“縣模范教師”。最近這些年,他已經換了三所學校。而如今的這所,也不知道能待多久。
篇八 2023年中國石油大學支教隊赴魯西抗日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報告700字
20__年__月__日,春暉聊城支教隊在當?shù)卮逯T書記的帶領下,前往魯西抗日教育學習基地——蘇村,緬懷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維護國土完整英勇就義的烈士們。經過長時間的跋涉,隊員們終于到了目的地。進入基地,隊員們完全被里面肅穆的氣氛所影響,沒有了往日的嬉鬧。他們只是靜靜的走著,聽著,想著。
首先,隊員們去了埋葬烈士們的墓地,走在墓前,看著墓碑上刻著的一個個鮮紅的名字,隊員們都默默的低下了頭。當?shù)刈T書記對隊員們說:“這里,埋葬著126名當時戰(zhàn)死在此的烈士們,他們被1000多名日偽軍圍殲著,在武器裝備、戰(zhàn)士素質和后勤保障遠不如敵人的情況下,但要知道,他們都有一個名字:______戰(zhàn)士。”最后,隊員們在烈士墓前三鞠躬,表示對他們的尊敬。
在成列館,隊員們都認真聽取解說員的講解,實地參觀了歷史圖片、資料、抗戰(zhàn)文物、戰(zhàn)斗場景雕塑等,并聆聽了《宋任窮送毯子》、《姜媽媽舍子救戰(zhàn)士》、《蘇村阻擊戰(zhàn)小號兵》等感人事跡,讓每位隊員都深受教育和啟發(fā),再一次被革命先烈及群眾不怕犧牲、寧死不屈、頑強抗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接著,譚老師帶領隊員們來到刻著已故的各位烈士名字的涼亭,亭子里只有一個黑色的石碑,看著碑上的名字,隊員張晶晶久久的佇立,并低下了頭,為所有的烈士默哀。
最后,隊員們來到了刻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前,隊長蔡歡歡說到:“這幾個字很少,少的所有的人都能記住,但是他們卻是如此的厚重,能配的起這幾個字的,有可能就只有他們了吧。我一定會記住這個地方,因為他們所做的貢獻永垂不朽。”隊員們都抬起頭看著這幾個字,久久都不能低下,他們的眼中有的只是敬重。
篇九 中國農村教育問題調查報告7100字
中國農村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冷靜、客觀分析農村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發(fā)展對策,克服計劃經濟形成的巨大障礙,推進農村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擺在每一農村、農業(y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要課題。
關鍵詞:農村經濟 農村教育 改革創(chuàng)新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據(jù)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農村教育出現(xiàn)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1、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問題
自兩年前中國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農村的教育狀況并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并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huán)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后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為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qū)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數(shù)百萬少年兒童作為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于學齡兒童的基數(shù)過于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shù)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群的絕大多數(shù)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為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沖刺'的結果,一些縣鄉(xiāng)政府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后遺癥,比如許多鄉(xiāng)鎮(zhèn)所背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初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小學為39.7%,初中為20.0%),農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后到__年實現(xiàn)'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小學的近3200萬人、小學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小學畢業(yè)后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初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群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著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布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著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2、城鄉(xiāng)教育對比:差距究竟有多大
農村教育問題的另一個表現(xiàn)在于同城市的比較。這方面的直觀感受往往會讓有良知的人痛心疾首:從北京市某所花費3億元人民幣建設的小學,到貴州、甘肅乃至于距北京數(shù)十公里內存在的'危險校舍';從城市的'中產階級'或'白領'們每年要花費數(shù)千元去培養(yǎng)其子女的'綜合素質',到農村那些尚未實現(xiàn)溫飽的家長們要為籌集數(shù)十元的學雜費而一籌莫展;從城里重點小學或'實驗小學'的教師們到'新馬泰'去度假旅游,到廣大農村里的多數(shù)教師領不全他們每月的薪水……新世紀的天空下'農村中國'與'城市中國'的兩幅圖景,的確顯得'光怪陸離',讓我們看到城市教育的虛假的繁榮和農村教育的真實的危機。
不過,僅憑直觀感受來評說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可能會被一些'權威人士'指斥為以偏概全。為此我這里提供兩個系列的重要數(shù)據(jù),即城鄉(xiāng)各教育階段升學率的差距和城鄉(xiāng)中小學生人均教育經費的差距,以此來進行全面的觀照。
就教育機會的差距而言,在小學階段,除了因高度殘疾而無法入學的極少數(shù)情況之外,幾乎100%的城市學齡兒童都進入了小學,而農村每年尚有100萬左右的兒童沒有入學。在初中階段,在《義務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與城市的小學畢業(yè)生幾乎全部(升學率為101%)升入初中相比,農村小學畢業(yè)生的升學率只有64%,其中貴州、廣西和西藏三省區(qū)農村不到50%.到1999年,農村的升學率上升到了91%,但低于90%的省區(qū)仍有15個,其中貴州和內蒙分別為72.4%和75.7%,西藏更只有38.1%.全國則有130萬的農村少年在小學畢業(yè)后即走向社會成為'勞動力'。
義務教育階段城鄉(xiāng)教育機會的差距,到了高中階段進一步擴大。從初中畢業(yè)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來看,城市的升學率從1985年的40%提高到了1999年的55.4%,而同期農村則從22.3%降到18.6%,兩者的倍數(shù)差從1.8倍擴大到3倍,絕對差從17.7個百分點擴大到36.8個百分點。而許多省區(qū)內部的城鄉(xiāng)差距要大于全國的情況:1999年,城鄉(xiāng)差距超過3倍的省區(qū)達15個,超過4倍的有5個。安徽和貴州省的城鄉(xiāng)差距都在3.6倍(分別為55.7%:15.4%56.2%:15.4%),湖北達到3.9倍(71.4%:18.4%),山東(72.3%:16.8%)和河南(57.4%:12.9%)則分別達到4.4倍和4.5倍。在上述省區(qū),城市的升學率都超過了全國城市的平均數(shù),而農村的升學率則低于全國農村的平均數(shù)。
關于大學階段的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可以用學生的城鄉(xiāng)分布來對比。據(jù)對1989全國高校錄取的61.9萬名新生的統(tǒng)計,來自農村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44%,城市的占56%.以各自出身的人口母體為基數(shù)來換算,可知當年大學階段城鄉(xiāng)教育機會的差距為4.9倍。而隨著高中階段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的擴大和近年來高等教育'高收費'的影響,相信這種差距90年代末之后進一步擴大了。不過,由于缺少全國的數(shù)據(jù),我們難以給予量化。而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1999年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的情況來看,來自農村的學生只有902人,占總數(shù)的17.8%,這與同年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近70%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計算可知,在這兩所生產'精英中的精英'的著名學府,城鄉(xiāng)之間教育機會的差距,若以城鄉(xiāng)高中畢業(yè)生的數(shù)量為基數(shù),可以量化到7.7倍;如果以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為基數(shù),則可以量化到10.3倍!
讓我們再來看看城鄉(xiāng)之間因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在校生人均教育經費的差距。它在相當程度上涉及教育質量問題。
就全國范圍而言,1993年,城市小學生的人均經費為476.1元,農村為250.4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經費為941.7元,農村為472.8元。差距分別為1.9倍和2倍。到1999年,兩者的差距都擴大到3.1倍,絕對金額分別為1492.2元:476.1元和2671.2元:861.6元。
如果將比較的單元下放到省級行政區(qū),城鄉(xiāng)之間的極差將更加突出。1993年,上海市(包括所屬郊區(qū))小學生的人均經費高達879.2元,而安徽農村只有125.6元,相差7倍;北京市初中生的人均經費為2157.7元,貴州農村僅為214.1元,相差10倍以上。至1999年,極差進一步拉大,小學生的城鄉(xiāng)差距擴大到11倍(上海市3556.9元:貴州農村323.6元),初中生的城鄉(xiāng)差距則擴大到12.4倍(北京市5155.2元∶貴州農村416.7元)。
而同一省區(qū)內部城鄉(xiāng)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巨大差距。以貴州為例,在整個90年代,其城鄉(xiāng)小學生的人均經費差距都在3倍,初中生都在4.2倍。鄭州市1999年小學生的人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為河南省農村平均額的5.9倍,相當于滑縣農村的14.7倍;關于初中生的情況,最高的新鄉(xiāng)市與全省農村的平均數(shù)相差5.9倍,與最低的延津縣相差11.4倍……
3、教育財政改革:'以縣為主'的局限
應當看到,城鄉(xiāng)之間的巨大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城鄉(xiāng)經濟差距的結果。但同時也必須承認,它是教育資源的汲取和分配制度即'分級辦學'制度的必然歸結。
自1985年實行的以鄉(xiāng)鎮(zhèn)為主的'分級辦學'制度,作為一項至為重要的公共政策,未能起到統(tǒng)一調配資源以確保全體適齡人口平等地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作用,而是在單純強調發(fā)揮地方'辦學積極性'的邏輯下,將應該由政府、社會和家長共同承擔的義務教育的'義務'主要轉嫁給了農民,將理應由各級政府共同承擔的責任主要轉嫁給了鄉(xiāng)鎮(zhèn)和村。其結果是,不僅給廣大的農村和農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1985-1999年間向農民提取的'教育費附加'總額超過1100億元,1993~1999年間向農民征收的'教育集資'超過516億元;鄉(xiāng)鎮(zhèn)財政則普遍成了'教育財政'--,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教育制度。它不是將城鄉(xiāng)之間的經濟差距在教育層面上縮小,而是將其擴散和放大,從而造成了農村教育的遲滯和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的擴大,農村少年兒童的失學和教師工資的大面積拖欠也隨之變成了幾乎不可逃脫的'宿命'。
所幸的是,在'分級辦學'制度運行了16年之后,它的弊端終于得到了承認--雖然是一種誰也不負責任的默認--。去年6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提出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新體制。今年4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強調要實現(xiàn)兩個轉變,即把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從主要由農民承擔轉到主要由政府承擔,把政府的責任從以鄉(xiāng)鎮(zhèn)為主轉到以縣為主。5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又在相關文件中對'以縣為主'作了詳細規(guī)定,其核心是縣級政府負有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責任,即通過調整本級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教育經費預算,合理使用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做好'三個確保'(即工資發(fā)放、公用經費、危房改造及校舍建設),而鄉(xiāng)鎮(zhèn)不再承擔義務教育投資責任的重壓。新體制運行一年之后,據(jù)新華社的報道說,全國已有75%的縣市實行統(tǒng)一發(fā)放教師工資,今年內則要求全部推行到位。
上述轉變應該說是一個較大的改進。在縣這一級更大的行政區(qū)域內調度教育資源,較原來的制度有利于提供農村教育資金,有利于減輕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農民的負擔,也有助于緩和鄉(xiāng)鎮(zhèn)政權因向農民攤派教育經費而造成的緊張和沖突。不過,進一步的分析會使我們發(fā)現(xiàn),縣一級財政的實力決定了這一新的制度的先天缺陷,由此不能抱過大的期望。
在現(xiàn)有的'分稅制'財政體制下,縣級財政所占份額很小,加上鄉(xiāng)(鎮(zhèn))級財政也只超過全國財政收入的20%(中央政府占51%,省和地市兩級占27%)。在現(xiàn)有的2109個縣級行政區(qū)域中,財政收入超億元的縣不足600,包括574個國家級貧困縣在內,財政補貼縣多達1036個(均為1999年數(shù)據(jù))。大部分縣連維持'吃飯財政'的水準都困難,一些縣全年的財政收入甚至不夠用于教育的支出。
基于此,絕大多數(shù)縣級財政顯然無法擔當教育經費投入主體的責任。進而言之,'以縣為主'仍然沒有擺脫教育上城鄉(xiāng)分割的格局,因為縣級行政區(qū)域仍然屬于'農村',從鄉(xiāng)鎮(zhèn)為主到'以縣為主',只是在農村內部調整教育資金的汲取和分配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教育的基礎條件,縮小近20年來越拉越大的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從對這項制度的最大預期來說,'以縣為主'的教育財政可能緩解一縣之內教育上'貧富不均'的情況,但卻難以改變一個市或地區(qū)內部、一個省區(qū)內部、以及全國范圍內極端'貧富不均'的局面,無法消除城鄉(xiāng)之間教育的天壤之別。
中央政府似乎試圖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和對貧困地區(qū)教育援助的力度來解決'以縣為主'后農村教育財源不足的問題,但迄今為止,努力遠遠不夠:'十五'期間總的投入額度只有330億元,包括總計50億元的'國家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工程'資金;每年50億元用于中西部貧困地區(qū)中小學教師工資發(fā)放的專項資金;30億元的'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資金(__-__年)。這些資金只相當于數(shù)年之前國家和地方政府一年內對農民收取的'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的收入。而即便將所有資金--不再出現(xiàn)中途截留--都用于國家級貧困縣,每縣每年能夠分得的部分也只有1000多萬元,最多能解決'吃飯'問題。有鑒于此,有必要采取更大的舉措來加以調整。
一是從教育平等和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的理念出發(fā),限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水平和生均公用經費、教學設備的最大差距,以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條件的改善和城鄉(xiāng)義務教育階段差距的縮小。參照目前的現(xiàn)狀,生均公用經費差距在全國范圍內不應超過2倍,在同一省區(qū)內不應超過1倍,教師工資水平也應以不大于上述倍數(shù)為宜。當然,確定最大差距并非要將城市中小學的現(xiàn)有條件和教師收入砍下來,而是大幅度提高和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
二是按照財權和事權相對稱的原則,將過去十多年間顛倒了的權利義務關系徹底扭轉過來,明確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作為義務教育投資主體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以縣為主'。中央應承擔義務教育投入的50%左右,省和地市兩級承擔30%,縣鄉(xiāng)兩級承擔20%(其中縣承擔15%,鄉(xiāng)鎮(zhèn)承擔5%)。中央政府承擔的份額是就全國范圍而言,省和地市兩級也是就各自管轄的行政區(qū)域整體而言,并不意味著平均分配,而是結合前述第一條原則向農村和貧困地區(qū)傾斜。
應該承認,在傳統(tǒng)的城鄉(xiāng)分治的思維和制度空間內,并不容易做到這兩點。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調整城鄉(xiāng)之間和各級政府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依然在老框框里做小幅度調整,也就難以徹底改變中國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以及它同城市之間的令人感到殘酷的差別,并且有可能拖垮普遍貧弱的縣級財政--就象已經'拖垮'了的鄉(xiāng)級財政一樣。
通過調查,特大膽提出農村教育問題改革的幾點設想:
(一)重新認識農村教育、構建農村教育新體系
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多種差別的存在,要求農村教育發(fā)展模式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fā),允許各地自主創(chuàng)新。這樣,農村教育的目標就會隨之多元化,農村教育除了為城市培養(yǎng)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擔起全面培養(yǎng)適合農村、熱愛農村、建設現(xiàn)代化農村的高中初級優(yōu)秀人才。因此,農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強化地方人才的培養(yǎng)和穩(wěn)定意識。要堅持教育與經濟發(fā)展的一體化戰(zhàn)略,從解放與發(fā)展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確定教育目標,設計教育模式,規(guī)劃教育未來。我們可以借鑒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維方式去興辦農村的教育事業(yè),緊緊把握改善農村教育結構這一突出問題,力求辦學的最佳效益。一是繼續(xù)推進農村教育結構和布局調整。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相應標準,把義務教育階段分散開去的學校,通過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來去辦。該撤并的學校堅決撤并,該合并的班級堅決合并,該精簡的教師堅決精簡,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優(yōu)化組合、高效配置,發(fā)揮最佳社會效益。二是要進行學制改革。大力發(fā)展綜合高中教育,其學制可以延長為4--5年。廣開各種辦學渠道,不斷擴大綜合高中的辦學規(guī)模,使盡可能多的農村學生接受高一層次的綜合高中教育。通過改革使農村教育形成'成職普'、'初中高'、'農科教'相結合的完整的立體網狀結構和良性的運行機制。
(二)農村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各級各類人才
農村教育要徹底摒棄以升學為目的,單純教人學知識的偏頗做法,從這一認識出發(fā),高度重視學生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注重學生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精神品質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品質三個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質。教育治貧,首先必須從解決精神貧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導學生在認識人與自然(包括社會)的矛盾中樹立創(chuàng)業(yè)理想;在認識人與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認識人與自我的矛盾中確定生命理念。通過社會理想、群體道德、個體生命理念三個層次動機的持久培養(yǎng),激發(fā)并使學生最終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想農村之所想,急農村之所急,為農村的振興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同時,要取得國家的政策支持與傾斜,通過有效的方式,辦起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村高等教育,從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為家鄉(xiāng)脫貧致富盡心竭力的高級人才。
(三)實施初中分流教育
農村初中在農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教育效益看,初中是農村新增勞動力的出口;從實現(xiàn)'普九'和鞏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點和難點。因此,改革農村初中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農村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任務。當今世界,發(fā)達國家為推動和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使農業(yè)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實施農村教育過程中普遍重視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向農業(yè)輸送高素質的農業(yè)技術人才和農業(yè)工人,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成為其農村教育的主體。同樣,發(fā)展中國家也將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作為農村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采取各種措施,把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相比之下,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卻十分薄弱,相當一部分學校仍然是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升學率,學校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的惟一標準也是升學率,分流教育根本無從談起。在有些地區(qū),當我們問及初中分流教育時,幾乎所有的校長、鄉(xiāng)教辦主任都回避這個問題。不過他們承認,在農村初中如果真的實行分流教育的話,學生輟學率會大大減少。實施農村初中分流教育,缺少師資設備是客觀原因,但思想觀念不轉變、思想認識不到位,農業(yè)職業(yè)技術教育在農村教育中沒有位置,這一主觀原因是不能忽視的。
目前,我國農業(yè)正在由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智力密集型產業(yè)轉化,急需各級各類技術人才,這就向農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加速培養(yǎng)新的農業(yè)產業(yè)大軍和技術人才,推進農業(yè)向現(xiàn)代化產業(yè)轉化。據(jù)調查問卷,有86.7%的農戶迫切希望孩子從小接受農業(yè)科普知識、基本農業(yè)勞動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為此,應當把農村初中教育定位在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為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服務上,在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基礎上,重視培養(yǎng)為農業(yè)服務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
長期以來,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__年三門峽市教育部門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支出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7%,距離《教育法》規(guī)定的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從提高全民素質與維護國家穩(wěn)定的需要出發(fā),教育經費預算仍需向欠發(fā)達的農村地區(qū)傾斜,建立起義務教育由公共資源負擔的原則框架。這樣才能杜絕義務教育普查中弄虛作假現(xiàn)象,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溫鐵軍:《“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讀書》,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2)孫傳釗《隱蔽的遺產》,《讀書》二○○一年九月
(3)李書磊:《村落中的“國家”———文化變遷中的鄉(xiāng)村學?!?,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版
篇十 中國成人高等教育調查報告3150字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形成和發(fā)展
我國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早出現(xiàn)的是電視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部門的省地兩級教育學院,再后來各類普通大專院校也先后辦起了成人教育學院,紛紛涉足成人高等教育,此外職工大學、函授大學也應運而生。
成人高等教育的興起有其社會原因。我國從1966年___開始到1977年正式恢復高考整整10年,社會上積壓了大量人才,他們渴望知識,渴望受更多的教育,而一兩年的高考,不可能容納那么多人對高等教育的渴求(1977年高校招生不足30萬人),各類成人高校的興辦給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滿足了社會對知識和學歷的需求,也為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培養(yǎng)了人才。
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成人高考,一種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成人高考是組織成人高考,相對正式高考適當降低要求。根據(jù)考試的成績,由各類成人高校,比如電大、職大、函大或正規(guī)高校的成教學院錄取,經過幾年的學習,經考試合格后畢業(yè)的一種教育方式,整個流程與正規(guī)的高考和高等學歷教育相似,相對正規(guī)一些,一般只要能考上,大多數(shù)能畢業(yè),人稱“進去難,出來容易”。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由考生直接自行報名,然后自學,每通過一門課程的考試結業(yè)一門,所報考專業(yè)的全部課程結業(yè),就由自考管理機構發(fā)給文憑。由于全靠考生自學,所以較難通過,自考開始初期,大多數(shù)課程的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加上一些人在自學期間結婚、生子,家務和工作兩忙,紛紛放棄學業(yè),所以畢業(yè)率很低,人稱“進去容易,出來難”。
成人高等教育的產生,極大的彌補了我國高等教育力量的不足,為廣大求學者在高考“獨木橋”之外,另辟了一條接受高等教育的圖徑,為___后急需人才,又極度缺乏人才的社會提供了大批人才。改革開放后的20年中,成人高等教育共畢業(yè)本、??粕?24.21萬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以來,報考人數(shù)累計已達到__多萬人。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泛濫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發(fā)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逐步形成。但是,重學歷、輕能力,唯學歷論,把學歷與就業(yè)、工資、職稱、提升掛鉤的現(xiàn)象也隨之產生。這些現(xiàn)象就使得人們被迫要想方設法給自己搞一個高學歷,高考的獨木橋過不去,只好到成教這邊想辦法。
巨大的需求,必然帶來巨大的利益,于是各種力量一齊上,群起大辦成人高等教育。各企事業(yè)單位辦各種管理干部學院、進修學院、職工大學,各人民團體、個人辦各種自修大學、教學點。這些學校沒有場地,就租用中小學教室甚至倉庫,沒有師資就外聘大學離退休教師,沒有辦學資格就找一個地方的掛靠。這些社會辦學校,有的充當成人學院的教學點,招收成人高考學生,更多的則是瞄準了自考生,從事自考助學,即組織自考生上課,后來發(fā)展到代為報考,購買教材,幾乎就成了一種學校教育。
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一些大學及其所屬的系,也紛紛開始開辦自考助學,并利用本身的場地、師資優(yōu)資,后來居上。高校附屬的成教學院和自修學院成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力,而傳統(tǒng)的電大、職大等退居次要地位。
高校自高助學的花樣很多,分所謂的“長線”、“短線”,“短線”畢業(yè)比“長線”容易,當然,價格也高得多。但對于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貴一點沒關系,只要能拿到文憑就行了。甚至有些人就是因為要拿個大專、本科文憑,好進某某單位,或是評職稱、漲工資、升職務才來的,學不學得到知識無所謂,形成為文憑而學的局面。
由于社會對文憑的畸形需要,也導致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畸形發(fā)展。學制越來越短,價格越來越高,反正是你出錢,我?guī)湍隳梦膽{就是了。各教學機構之間為了爭取生源,也就是為了錢,不擇手段,成人高等教育,越來越背離當初興辦的初衷。
三、成人高等教育已經失去了社會信用
教育產業(yè)化在今天是一個很熱門的詞,但其實在成教方面,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經開始產業(yè)化了。成人高等教育機構,就如工廠一樣,一批批的把學生招進來,走過場一樣的讓他們上上課,然后畢業(yè)發(fā)文憑。
成人高考再一次成為香餑餑,因為只要考進去,一般出來不成問題,與自考的門門難過,年年著急相比,成人高考可謂一勞永逸,成人高考參加人數(shù)逐年猛增。但成人高考必境要先考,雖然其標準已經不高了,可還是有很多人考不上,于是又有人辦成教預科,據(jù)說,只要上過預科,一般都能成過,其實就是花錢買一個成人高考通過。有的成教生考試前湊份子給老師送禮,老師也就順水推舟,透透題,放松監(jiān)考,評卷抬抬手,反正是你拿文憑我得好處,皆大歡喜。
相對于自考,成教還算是比較規(guī)范的,因為成教院校還要對自己發(fā)出的文憑負一點責。自考這邊就更混亂了,因為自修學院是不發(fā)文憑的,只管上課,沒有任何責任。為了爭生源,很多自修學院紛紛向學生承諾包畢業(yè)、我們這里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畢業(yè)。那怎么包呢?
1、爭考點。有的大學系里辦了“短線”班,而大學本是考點,本?!岸叹€”班的學生安排到高樓層或偏僻的考場,外來的巡視員,在本校人員陪同引導下,根本不到這些考場去,考場老師都是本校的,事先打好招呼,睜一眼閉一眼,香港喜劇里的作弊招術,這里全有。
2、有的大學本身就是自考出題學校。大辦什么賣票串講,不論本校、外校,只要你買100元一張的高價票,我就給透點題,考試時說法變一變,換湯不換藥。
3、有的學校是爭到了本校閱卷。事先通知學生用什么牌子,什么顏色的筆。閱卷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人答不出來的,自然有人用同樣的筆幫他們答,你說這能有不過關的嗎?
學校有招,學生也有招,自考期間,考點附近的復印點異?;鸨?,都是復印作弊條子的?!案呖萍际侄巍奔娂姂?,各種專業(yè)排版軟件大顯身手,七號字分欄排的小條子成了考生必備。很多考生買兩本教材,考試時交上一本,身上還有一本。手機、呼機、快譯通齊上陣。有的考生戲稱,“抄的是好漢,不抄的是傻蛋,自考不是考學習,是考抄的手段”,一些誠實的考生感嘆道“天天上課的,不如從不上課的,半夜起來背書的,不如考場上會抄的”。
就是這樣的考試,在《大學英語》、《高等數(shù)學》等課目中還是有人過不了,有的人抄都不知到抄那里了!沒辦法,請槍手,一到考試,找槍手代考的廣告遍布大學和網上,更有人組織代考公司,筆者在考場外等人,一個人塞給筆者一張宣傳單,居然是提供代考的廣告。
近年來,一再強調考場紀律,可是集體作弊,槍手代考有增無減,不論是考生自己還是社會,對自考、成教其實是怎么一會事,心里都有數(shù),真正憑本事考出來的,沒幾個。
與自考、成教真實性下降的同時,社會對成教、自考的認同度也大大下降。報紙廣告招聘在學歷要求中往往明確表示,只要全日制學生或五大生除外。國家承認的文憑,已經漸漸得不到社會承認了。
四、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逐漸蛻變?yōu)榻疱X和學歷的交換。而且隨著大學的擴招,人才高消費現(xiàn)象的發(fā)展。成教、自修已經從??瓢l(fā)展到本科,現(xiàn)在已經向研究生教育進軍,從自發(fā)文憑向文憑、學位雙發(fā)轉變。向這樣下去,名不符實的研究生、學士、碩士將越來越多,誰能保證有一天不會出現(xiàn)自修的“水貨”博士呢?
現(xiàn)在的社會情況與
七、八十年代已經大不一樣了。那時的中國是急缺高學歷,現(xiàn)在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F(xiàn)在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數(shù)量已經大大增加,加上近年興起的高職高專教育,高等教育供需缺口減小。大規(guī)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必要的。
現(xiàn)在的高考制度,也做了調整,不論年齡、婚否都可以考大學。可以將成人教育和正規(guī)院校教育合并起來,統(tǒng)一進行??梢越M織成人參加正式高考,可以單設考場,考取者和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應屆生享有高等地位,上高樣的教材,按同樣的大綱要求,體育等課程除外,按同等要求畢業(yè),所不同的只是學習時間不同,為業(yè)余時間授課。這樣做可以保證成人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也可以讓成人教育學生的學歷重新得到社會的信任和承認。
辭職考研思想?yún)R報
篇十一 一個關于中國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3400字
一個關于中國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
文/暮千
家在農村的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后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著,如今看著家鄉(xiāng)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禭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xiàn)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于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于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于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為中小學,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八搅ⅰ笔怯山逃峙鷾试O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并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yè)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并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愿望,以至于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小學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shù)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里——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小學,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占地10余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著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xiàn)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yōu)槭鹚侣?lián)辦小學,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余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shù)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干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里,數(shù)十里。于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后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fā)展為擁有中小學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guī)模的學校,并仍處于擴招狀態(tài)。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于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jù)了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盡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xiāng)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shù)十所村辦小學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小學蓬勃發(fā)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了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后得出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于其自身毫無利害沖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tài)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jiān)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于“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h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yōu)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于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huán)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促使著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于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于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向往,于是在為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后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為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于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我家住在河北省邱縣,也就是華北南部平原的農村,這里盛產小麥和棉花。在我們村中,每一個人最多可分到二畝地,為了增加收入人們都種棉花。鄰居吳大叔一家現(xiàn)在五口人,當時沒能接受計劃生育,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女兒。為了使兒女成才,早在五六年前,就將大兒子送入了縣城的向陽私立學校讀小學。而今兒子接著考入了縣城的私立英才中學,年學費1500元,書費200元。兩個女兒也都長大了,并都在居家較近的大馬堡私立希望學校讀小學,兩人的年學費共800元,書費150元。三個孩子的生活費包括吃穿住行加起來大約每年得1500元。而按人口計算,吳大叔家可分到10畝地,這10畝地都種上棉花,每畝每年大約可產棉花500斤,純收入按多的算可以達到600元,那么他們全家一年的純收入為6000元,而對于農村的成人來說,把消費降低到最小,平均每天至少花4元錢,每人每年得花1400元,也就是說吳大叔和吳大嬸兩個人每年的生活費至少得2800元,這樣算來,吳大叔家每年還得承受950元的赤字。吳大叔的院子里再養(yǎng)上五頭豬,也入不敷出。對于最大的孩子才十幾歲的大人來說,也正是蓋房修家的時候,人到中年,還得照顧自己的爹娘,一年年過來,家里根本拿不出錢。為了不使家庭過多地透支,吳大叔還在村里的建筑隊干活,但吳大叔叔往往是不等現(xiàn)在的建筑活干完,就找工頭把自己下一次干活所要掙的錢支走。如果吳大叔將三個孩子都送入公辦學校讀書的話,家里每年可以省下了三四千元,但是他沒有那樣做,還堅持讓孩子讀私立,堅決不能讓孩子因為沒錢而讀不到好學校。接下來,上初中的兒子為了出路,還得上高中讀大學,要上好的高中,還得跑到省城去上,那樣的話就意味著孩子的消費更高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大了……
而對于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著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于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yè)上的宿命。
于是,在我所處的地區(qū)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著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jù)調查,現(xiàn)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占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為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么得讓人心寒也是多么的難得和偉大。
三、農村孩子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