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高一數(shù)學《正弦定理》評課稿
高一數(shù)學《正弦定理》評課稿
5月8日上午,我聽了一節(jié)高一年數(shù)學公開課《正弦定理》。課后進行教研組評議。
1、這是一節(jié)師生互動好、教師有激情的課。教師講解清楚,透徹,由于教師的親和力大,學生積極性調動得較充分,感覺到課堂的一種和諧的氛圍。
2、教師有鉆研,課堂條理清晰,但重點處理有偏頗。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正弦定理的證明與定理的簡單應用。在評議中,大家認為,三角形的解的`情況的討論和歸納應該作為下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提前來講,顯得過猶不及,學生產生知識學習的障礙,同時,由于是在臨近下節(jié)課的講解,造成教師拋出結論多,學生無法很好思考和消化理解,當然,教師通過數(shù)軸上“01211”,讓學生形象理解和記憶,很有新意。事實上,平時學生若能抓住內角和等于180度、大邊對大角,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等,再結合圖形,就能很好判斷三角形的解個數(shù)。
3、正弦定理的證明方法講哪種更好呢?有老師認為,用三角形面積法證明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夠更好地進行定理應用的例題講解;有老師認為,定理證明的幾種應該都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更好掌握定理的形成過程,這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有老師認為,定理講解就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對于基礎較好班級可以更深入去挖掘一下,拓展學生思維,反之,不提倡講得太多;有老師認為,定理推導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類比等。
4、如何進行情境引入創(chuàng)設?本節(jié)課從白塔高度的測量引入,但由于塔心不可到達,這樣引入效果不好。若能從解三角形需三條邊和三個角中,尋找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需要什么條件?引導學生從三角形全等到邊角關系(三邊、兩邊一角、兩角一邊,三角),會更自然些。
5、定理的應用中的例題一題多變,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當然,解題中教師板演示范在盡量規(guī)范,滲透方程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等。
6、注意定理表述上圖形、文字、符號的轉換。
第2篇 高一數(shù)學《7.1.2向量的加法》評課稿
高一數(shù)學《7.1.2向量的加法》評課稿
今天在高一幻師(1)班,聽了倪**上的一節(jié)《7.1.2向量的加法》的數(shù)學公開課,聽完感想頗多。下面就我個人談談對倪玲玲老師這節(jié)課的看法不成熟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諒解。
一、從教學基本功來看,倪老師雖然是一個教齡未滿三年的新教師,但她的教學基本功是非常扎實的。教學中,倪教師的語言生動準確,板書工整規(guī)范,課堂調控能力強,教學富有條理,ppt課件做的漂亮,演示過程有條有理。
二、從教材處理來看,倪老師對于教材的處理還欠缺火候,不敢大膽嘗試教學改革,這可能是新教師的通病。我們中職的學生數(shù)學基礎普遍差,所以我們教師備教案時要從學生的學情來考慮,最好把學生當做什么都不懂的學生來教。事實上,我們中職學生沒有幾個數(shù)學基礎好的,很多學生會因為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聽不懂數(shù)學課,而喪失了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倪老師的這節(jié)課,從引入看,設置的情境問題起點比較高,問的是“船從碼頭出發(fā),先向東行駛20公里,再向北行駛20公里,請問船的位置在哪?”。這個問題跟后面的講解的例題內容大致相同,結果倪老師一提問,所有學生都蒙住了,課堂一下沉悶下來,還好倪老師教學機智比較好,馬上轉移話題打破冷場,從另一個角度作引導。在講解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時,倪老師一再強調三角形加法法則要注意“首尾相接首尾連”,但還是沒有把向量相加的方向指向講清楚,確切的說“兩個向量連接相加,它的方向由向量最初的起點指向向量最后的終點”。另外,在講解兩個向量求和作圖之前,最好能把向量相等的定義事先復習下,這樣可以這個內容的學習作鋪墊。
三、從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來看,這節(jié)課的師生互動性不強,課堂問題形式單一。課堂問題大都采用教師提問,學生群答形式,不利于開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與發(fā)覺學生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如果課堂中,能穿插個別提問或其它形式的教學方式,可能對活躍課堂氛圍會更好,課堂教學可能會更有效。
四、從教學評價機制來看,這節(jié)課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來說,教師的一個中肯的評價,都是對學生的鼓勵?,F(xiàn)代的教學要求我們,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這方面,我們可能都不夠重視,今后要多改觀。